教育培训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培训心得
时间:2015-04-2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就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人民大学校党校培训课上,王易教授将这两句话进行了更深刻地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

    潜龙勿用,厚积薄发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语,源自《易传》,是先人对《周易》古经中《乾》、《坤》两卦义理的整体概括。王易教授初讲解乾卦的爻辞时,同学们都面有疑色,十分不解。王教授也看出了大家的疑问,微笑解释,“讲解乾卦的爻辞,并非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卦辞,而是为了从卦辞中了解古人对于人生的领悟,从而使同学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提升个人修养的精神养分。”“自强不息”取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意思是:天道刚健,君子应当以天道为法自强不息。这也是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追求的一种体现于要求。从前,我在读到“自强不息”这句时,以为这句就是鼓舞人奋发图强的意思。王教授对此却有另辟蹊径的理解,《乾》卦的初九爻辞“潜龙勿用”,是自强不息的起点。潜,藏:因为“初”,所以“潜”。可见,这个“潜”是因为自身力量不足而采取的自藏自隐之法,是一种自觉的理性行为。自觉地暗暗积累力量,就是意味着“厚积薄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后来的儒者孟子有一段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讲的也是有为之人在其有为之前必要的力量积累。这一段名言正是对潜龙勿用,厚积薄发的最好论证。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们还没有离开象牙塔,踏进社会。在这个纷繁浮华的大社会背景下,时时也难免受浮躁之气影响,难以沉下心做学问。王教授的话如同当头棒喝,引我们反思,求学期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多参与实践,增强竞争力;还是多交朋友,丰富课余生活……在北京这样的繁华之下,难免迷失方向。实际上,在求学期间,最重要的当为学习。正如“潜龙勿用”,潜伏在深渊中的龙羽

翼未丰、力量孱弱,这时一定要争取时间积累力量壮大自己。在校的学习时间与机会是非常难得的,人生难得再少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校期间应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业上,倘若分散精力,一定会得不偿失。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菱里,是文王审时度势前往殷都接受囚困。以为自己部族争取时间壮大实力;越王勾践前往吴国卧薪尝胆,也同样是为了争取时间壮大越国。如果没有周文王的羡里之忍.也就没有后来的武王克商和周王朝的一统天下;如果没有勾践的卧薪尝胆之忍,也就没有后来的越国复兴雄霸一方。

    人生尚且要潜龙勿用,积蓄力量,那一个国家更是如此。我曾经为我国在面对西方挑衅时而隐忍的外交策略而气愤不已,在读到钓鱼岛有关新闻时热血沸腾,甚至认为应该支持抵制日货。在听了王教授的课后才幡然领悟,原来当前社会主义也处于潜龙勿用,厚积薄发的阶段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虽有极大提高,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有很长一段自强之路要走。综合国力的继续积累,不仅需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内部环境,还需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但是,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又不免会引起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疑虑甚至敌视,既有“中国威胁论”的出台,也有经济上的挤兑打压,甚至还有军事上的挑畔……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我国政府始终坚持将和平稳定放在首位,以“忍”的恣态,理智地处理了诸如大使馆被炸、战机被撞等重大事件,维护了外部环境的和平稳定,确保了我国在改革自强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忍,是一种理性的手段,是一种智慧的展开;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一旦缺失忍,自强之路就随时可能中止。

    朝乾夕惕,忧患意识

    《周易》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白天勤勉做事,晚间怵惕思省。厉,危险;若厉,即保持居安思危的心理状态,就不会犯错误。忧患是一种实际生存状况,忧患意识是对这种可能发生的生存状态的防范预谋,是一种主动性意识。这种意识存在于事业顺利、生活安逸即所谓的“安乐”状态下.是对可能发生忧患状况的思虑,即“居安思危”。今人常用的“朝乾夕惕”一词,即由此而来。九四爻象征人的地位更上一层.已靠近“九五”之尊,所以,爻辞

的忧患意识更浓重:“或跃在渊,无咎。”或者跃出渊,或者仍在渊,都没有什么错。其实,“或跃在渊”是在“夕惕若厉”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表达。或,或然判断,指示某种可能性;跃,同“跌”,这里指“跃人”即“跌入”;渊,万丈深渊,同时也表明人所处之高。高到什么程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是一个令很多人羡慕的高位,却又是一个“伴君如伴虎”的高危之地。机会与风险共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自在情理之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处身高位者、事业即将成功者必须具有的戒惧忧患之心。这就是《周易》作者将“或跃在渊”作为九四爻辞的良苦用心。处于高位而又能持有这种强烈忧患意识的人,自然不会去走功亏一篑的弯路。

    2014年中国最火的词语绝对非“打老虎”莫属,打老虎打的是腐败,体现了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根治腐败的决心与力度。许多党的领导干部,本已经身居高位,可以说是或跃在渊,在这样的状态下一定要朝乾夕惕,具有忧患意识。一个共产党员,不论身居何位都要坚持廉洁自律,做到秉公用权。要自觉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敬畏誓言、敬畏组织、敬畏党纪,珍惜自己、珍惜家庭、珍惜名节,切实做到自身清、自身正、自身硬。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特别是在消防执法、选人用人、工程建设等方面,要坚决管住自己、管好亲属和身边人。要把“三严三实”作为做人做事的基本遵循和行为准则,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健康情趣,保持高尚追求,纯洁“生活圈”、“朋友圈”、“社交圈”,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亢龙有悔,自我检讨

    自悔意识.是自强不息的第三个支撑点。《乾》卦的最后一个爻辞是:“亢龙有悔。”可谓言简意丰。亢含有高、极两义,合两义:高而至于极的人.究竟有什么悔?亢龙之悔,是面临物极必反而生的悔。具体言之,因为高高在上,反而造成无位、无民、无辅的局面;没有行动则罢,一旦有所行动,“三无”的尴尬顿时凸显。综观全卦,“有悔”应是“夕惕若厉”、“或跃在渊”的延续,是随着人的自强不息的进程,在最高位置这一处境下,如何继续保持自强不息状态的一种理性的、自觉的反思,而不是面临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生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悔恨。对个人而言,要常常反省自己的不足,不能因一时的进步与成绩而骄矜自满。而对于党员而言,尤其是亢龙,即居于最高位的领导者要有自悔意识,要经常性地自觉认识自己的不足,检点有无失误的言论或决策,是“持盈保泰”、自强不息的不二法门。“亢龙有悔”给我们很多启示。首先。长期居于高位的人,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

    作为一个处于强势地位的执政党,我党同样要有自悔意识。发觉错误,及时纠正,是一种自信的表达,也是自强不息的体现。我们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以执政党整体自悔为前提的自强之举。李克强总理去年答记者问时说道,改革已到深水区,比触及灵魂还难啊。这正体现了我党领导人的自悔意识,自我检讨、反思的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质不在于学术观点的争鸣而在于自悔意识的确立。我党的发展历史正是这种自悔意识的体现,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反思与纠正,我们党确立了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新国策。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自强不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自悔意识不是身居高位的领导人的专利,任何一个自强、有事业心的人,也都应该具有。从传统文化观念而言,“吾日三省吾身”正是君子人格之一。而反省吾身,就包含着自悔的内容。总之,倘若时时处处都能保持自悔意识,个人自强不息的愿景也就有可能成为现实,整个民族的自强不息也就有了最广泛最坚实的基础保证。

    传承文明,发扬光大

    王教授引经据典,结合当下热点问题,让我对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给我上了一节铭记于心的传统文化课。传统民族精神里,有许多宝贵资源值得我们继承,这些优秀的道德品性,不仅具有普世性而且具有恒久性,是构建当代民族精神亦即新的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的人文资源。华夏民族是一个创造灿烂文化、历史久远的民族,是一个历尽沧桑、自强不息的民族,是一个自我意识不断增强、道德品性不断完善的礼义之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人们普遍认同、也大致概括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传统民族精神,虽然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变迁,这一民族精神也面临与时俱进的考量与调整,但是构成这一精神的主要内容,仍然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这正是华夏民族与华夏文化能够数千年血脉相承并且继续自强不息传承下去的内在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