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做好时代人
时间:2015-04-20

    最近通读了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对师生们的重要讲话之后,我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识,这场伟大的运动,在近一百年前的那一段时间里,以一种火山爆发式的力量将中华民族大半个世纪里遭受的侮辱和压迫完全的释放了出来,当时的青年学生和第一次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国的无产阶级成员们以一种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对压迫势力刻骨的仇恨的形式,将他们心中的愿望表达了出来,正是这场伟大的历史运动,使中华民族向世界列强说出了中华民族再也不能任人宰割的愤怒呼声。当这一历史运动以她的整个经过被光辉的文字写进史册后,她的崇高与伟大光芒却从来没有减弱乃至消失过,相反,她化成了一种潜在的,伟大而圣洁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园,亲人的忠诚,这一切都是我们任何一个青年人有目共睹的。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二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在自己的历史道路上又一次迎来了新的春天,正是这个春天使我们在今天能够享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给我们的最美好的生活,我们有机会在北京读书,接受知识的陶冶,聆听老师们的教导,感受社会对我们的关爱,这一切都是因为有着无数像在五四运动中不畏强权,肯于为公理而呐喊甚至流血的先哲先贤们对真理的执着和忠诚。

时光荏苒,今日之中国已远非昔日之可比。191954日至201554日,历史的车轮已碾过96个春秋。自然,我们早已摆脱了讨论“球籍”的年代,可是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何以自处,何以与世界互动,仍是一个变动中的问题。回首青春激荡的五四运动,不得不让习惯于探索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我们回望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的主题便是“德先生”与“赛先生”。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这两位“先生”无疑是“高山上的来客”,但若没有他们的“闯门而入”,我们至少还要在混沌中继续摸索一段时间。

面对他者,我们何以面对?——“是迎?是拒?”成为百年前争论的焦点。而此问题绝非萌发于此时,而是一直充斥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长河之中,直至今日。从中国近现代历史来看,不管是闭关锁国,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或是以日为师、以德为榜,还是以美为准、以苏为纲,最终都不得善终,未能拯救中国、走向民族复兴。在今日看来,此问题也许还远未走向历史的终结。但习总书记在北大五四谈话中无疑已经高屋建瓴的为我们准备了导引:“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无疑,已经“睡醒”的雄狮,展现出的是发展自信,面对他者,已经可以气定神闲、淡然自若。而这种对待他者文明成果的理性认识,是由历史中走来且由历史实践所厘定的。

我们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应当如同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以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的精神世界的指导思想。因为核心价值观既呼应了时代的要求,也吸取了传统文化中的营养。《五四讲话》引用了不少儒家经典以体现核心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如民主继承了“民惟邦本”的理念,文明继承了以德治国、以文化人的理念,和谐继承了“和而不同”的理念,平等继承了“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理念,公正继承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爱国继承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诚信继承了“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理念,友善继承了“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升华。我们只有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方能更加有效地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来提高我们的精神世界的境界,从而共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也需要我们用学习的成绩和在未来的工作来证明。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是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者,应当在平时的研究工作中,注意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坚守并践行核心价值观。有人或许以为,现在已经不再是国家和民族危在旦夕的革命年代,我们也无需时刻提醒自己继承五四精神。这样的看法只是对五四精神赤裸裸的误解和亵渎!今天,我们更是处在时代接替的伟大历史时刻。党中央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和社会理想,也是我辈青年学子应当努力的个人理想。梁启超言“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当如此,青年更当如是要求自己,在各行各业时刻准备接过我们父辈的期望和重担,以国之脊梁来自誓和自励。如此,方不负父辈的重托,不负国家和民族的期望,不负百年前那些先烈的精魂。如果我们能够以五四精神鞭策我们时刻不忘这一点,我们就能成为五四精神的真正的接班人,在这一条道路上没有任何其它的选择,我们只有面对自己作为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华民族的青年所能面对的历史使命,永远地在党的旗帜下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永远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道路上,为这条道路洒下勤劳的汗水,留下坚实的足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称得上二十一世纪的五四精神的继续者,一批新时代的五四青年。